中國游記丨老外來中國買點啥?“China Travel”催生“中國購”消費熱潮
今年7月,正值暑期入境游高峰期,北京、上海等城市成外籍游客入境游的首選,也帶動起入境消費的新一波熱潮。當談及在北京的消費體驗時,剛剛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辦理完離境退稅手續的塞爾維亞游客Milan Lazarevic贊不絕口,他表示:“我(在中國)買了一架無人機,(退稅后)到手價比店里標價還低,在中國購物體驗很好。”
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China Shopping”(中國購)已成為繼“China Travel”之后的另一個熱門話題,“中國購物攻略”“一定要帶空箱子去中國”等以來華購物消費為主題的Vlog在海外社交媒體刷屏,入境旅游的火爆正帶動“中國購”成為中外經貿文化交流的新紐帶。
“中國購”何以風靡海外?
今年4月份以來,我國離境退稅政策不斷優化,有效激發境外旅客入境消費活力。從社交平臺刷屏的旅行攻略到商圈里激增的外籍身影,“中國游”已從單純的觀光體驗,升級為兼具文化探索與消費狂歡的復合型旅程。

菲律賓博主情侶“Jan and Ann”分享在上海的購物體驗
今年7月,菲律賓情侶博主“Jan and Ann”以上海旅行和購物為主題,在海外視頻平臺YouTube連發多期視頻。視頻中,中國多樣化的商品供給、舒適整潔的購物環境與消費體驗讓他們印象深刻。從傳統小籠包到網紅“臟臟咖啡”、從豐富的購物品牌到琳瑯滿目的服裝款式……在深度體驗了上海的摩登風情后,他們在視頻中表示,來上海,怎么能忍得住不購物呢?
另一邊,便利的支付環境也令英國博主“OTWD夜行夫婦”倍感驚訝,忘記帶手機出門也沒關系,只需在刷掌設備上“揮揮手”,便可以輕松完成支付。他們在視頻中表示:“這個國家無現金支付的先進程度讓人大吃一驚。”
博主們連連驚嘆的背后,是中國免簽“朋友圈”擴容、離境退稅服務升級、支付環境不斷優化等一系列政策紅利疊加釋放的結果。一幅政策賦能、供給升級、體驗優化的消費新圖景正在展開,而數據便是最直觀的證明:今年第三季度,全國移民管理機構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1.78億人次,同比上升12.9%;其中外國人2013.4萬人次,同比上升22.3%,其中免簽入境外國人724.6萬人次,同比上升48.3%;今年1—9月,辦理離境退稅境外旅客人數同比增長229.8%,退稅金額同比增長97.4%。
老外都愛買點啥?

南非博主“Because I’m Lizzy”在深圳華強北“滿載而歸”
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華強北是外國博主來深圳游玩的必打卡點位。南非博主“Because I’m Lizzy”在華強北商場里連逛多個店鋪和檔口,指著智能手表、充電寶、耳機等電子產品逐一向商家詢價。優惠的價格和豐富的功能讓她直接開啟“買買買”模式,并表示:“我的背包現在已經裝滿了,價格真的很優惠。”

加拿大博主“Luke Martin”與昆明 大觀篆新農貿市場的蒸屜合影

外國社媒用戶點贊中國美食
科技之外,中國文化同樣令人著迷。加拿大博主“Luke Martin”直接走進了昆明 大觀篆新農貿市場,在一餐一飯的煙火氣里,體驗當地人的生活,了解其特色美食文化,更有不少用戶在其評論區里表達了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贊美和向往。

德國博主“Lesley Adina”對LABUBU周邊愛不釋手
除了煙火氣十足的美食,近年來火爆出圈的中國潮玩,也成功俘獲了外國游客的心,不少來華旅行的外國游客將北京泡泡瑪特城市樂園列入必打卡清單。德國博主“Lesley Adina”表示,“無論你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泡泡瑪特城市樂園的一切都會讓你感到十分可愛。”
“中國購”背后的文旅需求躍遷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離境退稅銷售額同比增長94.6%。紀念品、潮玩、科技產品等成為深受外國游客喜愛的熱門消費品。單純的商品售賣正在被“文化體驗+消費”的融合模式所取代。

《旅行與旅游世界》網站題為《中國通過改進服務和推出新項目加強旅游行業以吸引全球游客》的文章截圖
從“看風景”到“買文化”,從“買制造”到“買智造”,入境文旅消費趨勢的變化背后是文旅需求的巨大轉向。國際旅游行業媒體《旅行與旅游世界》報道稱,中國對文旅融合的重視,將吸引不滿足于傳統觀光游而追求更有意義、更沉浸式體驗的游客。通過突出地方特色、搭建文化交流平臺,中國正在塑造一個越來越多元化且更具活力的旅游市場。
隨著更多利好政策落地與消費場景創新,“中國購”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當科技與文化在購物籃中相遇,當便利與品質在服務中融合,這場跨越國界的消費盛宴,終將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堅實紐帶,書寫開放共贏的新篇章。(文 韓嘉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