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特奧會火炬本周六港澳廣深四城同傳,路線及亮點發布
11月24日,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殘特奧會”)廣東、香港、澳門賽區在廣州舉行火炬傳遞及志愿服務新聞發布會,邀請廣東、香港、澳門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殘特奧會火炬傳遞、會歌、志愿服務等方面情況,并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殘特奧會火炬傳遞采用與十五運會“兩火合一”的火種共用模式,將于11月29日上午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4個城市同步舉行,每個城市跑動50棒,共設火炬手200棒;鹁媸值倪x拔涵蓋各行業代表和特定群體,特別是殘疾人和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優秀代表,火炬傳遞路線考慮殘疾人的身體狀況和特殊需求,生動詮釋“殘健共融、灣區同心”的溫暖主題。
港澳廣深每個城市跑動50棒
本屆殘特奧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當前,各項籌備任務正緊鑼密鼓、有條不紊推進,火炬傳遞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
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執委會副主任陳學軍介紹,殘特奧會火炬傳遞將于11月29日上午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4個城市同步舉行。上午9時,在深圳市人才公園舉行火炬傳遞啟動儀式;9時30分,香港、澳門、廣州分別舉行起跑儀式,同步開展火炬傳遞,每個城市跑動50棒,共設火炬手200棒。火炬傳遞活動結束后,由四個城市代表將火種送回廣州。下午5時,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簡約融火儀式。
在路線設計上,各城市特色鮮明、主題呼應。其中,廣州以“改革開放·活力廣州”為主題,沿“一江兩岸三帶”展開,展現“嶺南首府、千年商都、美麗花城”的深厚底蘊,呼應粵港澳大灣區“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融合實踐。深圳以“三程連灣·薪火筑夢”為核心理念,凸顯“開放之城、科技之城、創新之城”的城市精神,傳遞“平等、融合、共享”的殘特奧價值。
殘特奧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介紹,香港站的火炬路線以添馬政府總部為起點,啟德體育園為終點,中途會橫越維多利亞港兩岸,并途經多個香港著名地標,包括添馬公園、中環和灣仔海濱、金紫荊廣場、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藝術館等,最后數棒的火炬傳遞和終點將會在啟德青年運動場內進行。除跑步方式外,火炬傳遞也會使用渡輪和開篷巴士,整個傳遞活動約于兩小時內完成。
澳門賽區方面,殘特奧會澳門賽區籌備辦公室主任潘永權介紹,火炬傳遞活動將在澳門半島進行,起跑儀式在特區政府總部舉行,途經南灣大馬路、荷蘭園大馬路、新馬路等具有代表性的街道,沿途展現澳門中西文化融合的城市風貌,終點設于澳門市中心、世界文化遺產、展示澳門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議事亭前地。
火炬手中殘疾人代表占比約22%
火炬手的選拔與組成,是殘特奧會精神內核的生動彰顯。陳學軍介紹,火炬手選拔涵蓋各行業代表和特定群體,特別是殘疾人和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優秀代表,最終選拔出來的火炬手中,殘疾人代表占比約22%,包括視障、聽障、肢體殘疾等群體,體現了對殘疾人的認可和尊重,以及殘疾人事業與社會各界的緊密聯系。
港澳賽區火炬手陣容同樣勾勒出多元共融的城市底色。楊德強介紹,香港賽區的火炬手由多個界別組成,包括體育界代表、贊助商、志愿者、青年代表、殘疾人士代表和少數族裔代表,包括來自體育界的不同殘疾類別的運動員參與,充分展現香港是一個多元、開放和共融的城市,火炬手會以個人或團隊方式參與傳遞。 澳門賽區的火炬手同樣由社會各界別組成,包括殘特奧會澳門運動員代表、殘疾人服務機構代表、社會知名人士、澳門體育界代表和贊助商等。潘永權介紹,澳門賽區共設火炬手50棒,充分體現澳門社會多元共融、傷健共行、攜手逐夢的精神,展現全民參與、凝聚力量、共建和諧社會的美好愿景。
“小海豚”強化助殘服務技能培訓
一場大型運動會的舉行,背后有無數人在默默耕耘,而志愿者則是不可或缺的無名英雄。
陳學軍介紹,廣東賽區組建了一支由1.5萬名“小海豚”組成的賽會志愿者隊伍。這支隊伍來自全省9個承辦地市、63所高校。此外,從已完成十五運會服務的賽會志愿者中,選拔了2810名經驗豐富、表現突出的志愿者,通過“以老帶新”的模式繼續服務殘特奧會,確保為賽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針對殘特奧會賽事特點,廣東賽區構建了“全鏈條、專業化、實用性”的培訓體系,重點強化手語交流、輪椅推行、視障引導等助殘服務技能培訓,讓志愿者們以專業素養為運動員提供細微周到的關懷和服務。
港澳賽區的志愿服務隊伍同樣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與行動力。楊德強介紹,為了籌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香港賽區招募了超過1.6萬名志愿者,當中包括4000名為殘特奧會服務的志愿者。這是香港歷來規模最大的志愿者團隊,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及年齡層,展現香港社會的多元和共融。志愿者隊伍中,年齡最小的15歲,最大的85歲,涵蓋學生、專業人士、企業志愿者團隊、退休人士,以及殘疾人士等。
澳門賽區有1500名志愿者參與到每一個崗位項目,包括競賽服務、抵離接待、住宿餐飲以及媒體服務等多個環節,為賽事順利舉行提供有力保障。潘永權介紹,目前,所有志愿者均已完成系統性培訓,內容涵蓋志愿服務知識、殘特奧會概況、澳門歷史文化、食品安全與興奮劑防控以及協助殘疾人士等方面。
采寫:南方+記者 汪祥波 李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