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生活圈”:金馬鄉親奔向美好生活
2025-11-17 08:4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廈門與金門加快融合發展,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支持福州與馬祖深化融合發展,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兩年多來,我省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和先行示范作用,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不斷完善增進臺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率先同金門、馬祖鄉親分享發展機遇,推動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從民生愿景變為可感可及的“幸福圖景”,讓越來越多金馬鄉親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同城生活圈”給金門、馬祖鄉親帶來哪些好處?“小三通”如何讓廈金、福馬越來越緊密,讓民眾越走越親?“同城生活圈”怎樣把金馬鄉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在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進程中,“同城生活圈”對兩岸關系有哪些啟示?……近日,福建日報社與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聯合推出的《閩臺會客廳》高端訪談節目,邀請李鵬(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曹原彰(臺灣前民意代表、金門書法家學會顧問)、周治孝(馬祖青年、馬祖攝影學會理事)等嘉賓,共同探討衣食住行里的“同城生活”,感受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建設建言獻策。
“來福州廈門是家常便飯”
隔三岔五來福州玩上幾天,吃魚丸、泡溫泉、看電影、拍街景,這樣的玩法已是“小馬哥”的慣常操作了。
“還是老樣子?”
“兩碗魚丸,一碗肉燕!”
“小馬哥”名叫周治孝,是來自馬祖的“80后”。由于經常搭“小三通”來福州,帶老婆孩子逛三坊七巷,一家人成了不少“老字號”小吃店的熟客。
“進城逛個街,來吃吃玩玩,親切又熟悉,跟一個城市沒啥兩樣!”周治孝告訴記者,在馬祖和金門,像他們這樣“來福州廈門是家常便飯”的家庭數不勝數。這兩年,隨著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步伐加快,越來越多像“小馬哥”這樣的金門、馬祖鄉親成了“小三通”的常客,熱熱鬧鬧地來福州、廈門樂享“同城生活”。
馬祖出生、臺灣讀書、遷籍金門的曹原彰,如今已定居廈門多年,是“同城生活圈”的深度體驗者。
“‘小三通’把福州和馬祖、廈門和金門民眾的生活緊緊連在了一起,‘同城生活圈’已然形成!”在他看來,通過“小三通”航線這座連心橋,兩岸鄉親正加快雙向奔赴,一幅人暢其行、貨暢其流、互聯互通的“同城生活畫卷”正徐徐鋪展。
經歷兩岸緊張對峙的曹原彰,始終盼著“兩岸統一的那一天”,有志于此的他后來成了兩岸“小三通”的重要推手。20世紀90年代初,福建提出“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的主張,呼吁率先實現閩臺直接“三通”。曹原彰在馬祖率先響應這一構想。1992年開始,他在馬祖多次參選民意代表、縣長,都以“小三通”為主要政見,呼吁先進行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直接往來。
1998年,曹原彰干了一件轟動兩岸的大事。他與時任臺北縣議員的金介壽等人組織了一支九人的隊伍,租一艘漁船從臺灣本島直航廈門,在廈門沙坡尾漁港登陸后,現場拉起了“和平促進兩岸三通”的橫幅,抒發臺灣同胞希望“三通”的愿望。這一事件引起臺灣當局的強烈不滿,他們以所謂“破壞安全罪”對有關人員提起公訴,曹原彰被判處59天監禁,他也由此成為為推動兩岸“小三通”而坐過牢的斗士。
2001年1月2日,曹原彰終于盼來一個好日子。兩門(廈門和金門)、兩馬(馬尾與馬祖)“小三通”航線正式開通,從此拉開了閩臺人員直接往來的序幕。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截至目前,“小三通”航線累計運送旅客超過2700萬人次,已成為兩岸人員往來最便捷的“黃金通道”,搭乘“小三通”來福州、廈門逛街購物、走親訪友、旅行生活、尋根祭祖、交流合作,已經深深融入金門、馬祖鄉親的生活日常?。
“想回一趟金門,還要提前一個星期買票嘞,‘小三通’的船票太搶手了!”曹原彰觀察到一個現象,許多金門人嘴上常說的是“去臺灣”“回福建”,一個“回”字表達了對福建的強烈認同。
“以前覺得福州好遠,現在從開船到靠岸不過半個多小時;以前覺得福州是別人的城市,現在它也是我們的城市。”如今在“小馬哥”心中,“家”的概念早已從馬祖的老屋,延伸到了福州的街頭巷尾。
同城生活托起“穩穩的幸福”
“你瞧!從碼頭出來,直達市區,公交地鐵隨便刷。”一出福州東街口地鐵站,周治孝忍不住炫耀起手里的寶貝,“這叫‘同城通’卡,好處一籮筐。”
2024年3月,福州面向馬祖鄉親正式推出“福馬同城通”卡,憑卡可享受交通、旅游、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在廈門,“廈金同城卡”今年3月也應運而生,針對金門鄉親的衣食住行等需求,推出“樂享八大權益”。兩張卡推出后,在金門、馬祖鄉親中掀起了一股申領熱潮。
“作為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城生活圈’著眼于生活,著眼于臺灣鄉親,根本目的是要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實現金門、馬祖鄉親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說,包括“福馬同城通”卡、“廈金同城卡”在內,金門、馬祖鄉親在福建享受同等待遇的領域范圍不斷擴大,涵蓋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方面面,他們在福州和廈門的每一次消費、每一段旅程、每一刻生活,都能真切感受到“同城生活”的便捷與溫度。
以住房為例。受“同城生活圈”吸引,越來越多金門、馬祖鄉親選擇在福州、廈門購置房產,或者租住公租房,實現了“家在福建、拼在福建、樂在福建”。據曹原彰介紹,“小三通”開放以后,金馬鄉親就開始了在廈門、福州購房的步伐;這兩年又掀起了一波“買房熱”,而且金馬鄉親之間會口耳相傳,介紹親朋好友在同一小區購房,便于互助交流。
“福州、廈門都是大城市,繁華且充滿活力,金門、馬祖人做夢都想要同城化,而且,大多數人已經覺得跟廈門、福州融為一體了。”曹原彰透露,金門常住人口不過五六萬人,至少有一半在廈門買了房,馬祖也有七成人在福州購置房產。
一把安居的鑰匙,是金馬青年追夢的起點。2021年,福州率先在全省將在榕就業創業臺胞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向臺胞提供1050套保障性住房,截至目前已有408戶668名臺胞入住。去年,福州又推出限期的免費住宿點,并將期限從三個月延長至一年,為臺胞提供申請公租房前的過渡住所,從而形成了“免費住宿點+公租房”的保障體系。
同等享受“國補”,更讓金馬鄉親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我們家剛買了手機、冰箱和空調,都領到了實打實的補貼。”曹原彰告訴記者,金門、馬祖幾乎家家戶戶都用大陸電器,本來就物美價廉,現在臺胞購買也能享受“國補”,跟福州、廈門市民沒啥兩樣,大家都懷有感恩之心。
從衣食住行到社交娛樂,點點滴滴的民生溫度背后,“同城生活圈”正在為金門、馬祖鄉親托起“穩穩的幸福”。
“兩岸融合發展,基礎在‘通’,活力在‘惠’,紐帶在‘情’。‘同城生活圈’給金馬鄉親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說是兩岸融合最鮮活、最具煙火氣的體現。”李鵬表示,“同城生活圈”的核心內容是實施金門馬祖居民在廈門福州同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推進兩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如今正吸引越來越多金馬鄉親“愿意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
“金門、馬祖的未來在于兩岸融合”
這兩年有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曹原彰,“金門、馬祖的未來在哪里?”懷揣疑問的他,開始在大陸網絡平臺做起視頻節目,只為尋找答案。
“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邊是金門、馬祖鄉親都在點贊‘同城生活圈’,一邊是臺灣島內有一撥人在百般抹黑。明明老百姓受益,民進黨當局卻說‘分化臺灣’。你說氣人不氣人?!”曹原彰痛心疾首地說。
2023年《意見》發布后,民進黨當局即開始大肆抹黑。臺陸委會宣稱,這些舉措是“統戰宣傳”“企圖分化臺灣”。這讓以曹原彰為代表的金馬鄉親十分不解,“民進黨當局眼里只有算計,沒有民生”。
“‘同城生活圈’好不好,應該由金馬老百姓說了算,不是由民進黨當局說了算。”李鵬舉例分析,“小三通”船票賣得火爆,就是金門、馬祖的老百姓在用腳投票,一是對民進黨當局的說辭不買賬,二是證明了“同城生活圈”是以民為本,真正滿足了金馬鄉親的實際需求。
福馬、廈金“同城生活圈”的持續推進,加快了兩岸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步伐,也解了曹原彰的“心頭惑”,金門馬祖的出路在他心里一下子明晰起來。
“金門、馬祖的未來在于祖國統一,在于兩岸融合!祖國好,金門、馬祖才會好!”在李鵬看來,金門、馬祖最大的靠山就是祖國大陸,唯有如此才能打破民進黨當局的種種障礙,金門馬祖才能做大做強,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李鵬的觀點,道出了曹原彰的心聲。他一直向外界呼吁,金門、馬祖可以成為“一國兩制”的“試驗田”,等以后福建全面建成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臺灣島內民眾就能看到金馬因背靠祖國大陸變得更好、更富裕了,這樣“一國兩制”的示范效應就可以擴展到全臺灣,“兩岸統一自然水到渠成”。
2018年8月,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成為現實,金門缺水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像曹原彰一樣,“解了渴”的金門鄉親,又開始盼著通電、通氣、通橋。同樣的期盼,也縈繞在馬祖鄉親心頭。
“金門通水已經實現,馬祖鄉親也盼著能喝上福州的好水。”曹原彰告訴記者,現在金門、馬祖民眾都盼著早日用上福建的電、氣,最好還能天天開車過跨海大橋來福州、廈門逛街游玩,共享同城幸福新生活。
談及心目中“‘同城生活圈’的理想樣子”,曹原彰揮毫潑墨,寫下十六個大字——“應通盡通,廈金同城;能融盡融,福馬共榮。”
當越來越多金門、馬祖鄉親通過“小三通”來到廈門、福州,走親訪友、逛街購物、安居樂業,或者單單喝杯下午茶、來一場“City Walk”,都是為了共享美好生活,共享祖國大陸發展的成果。當余光中筆下的“鄉愁”不再,昔日兩岸“咫尺天涯、重重阻隔”變成了今天的“處處通途、一日生活”,昔日的“雙城記”也漸漸邁向“同城化”。你來這頭,我去那頭;家在彼岸,也在此岸。
[責任編輯:黃曉迪]


